中国汽车界
主办单位: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
国际刊号:1672-8300
国内刊号:11-5240/F
学术数据库优秀期刊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来源期刊
       首 页   |   期刊介绍   |   新闻公告   |   征稿要求   |   期刊订阅   |   留言板   |   联系我们   
  本站业务
  在线期刊
      最新录用
      期刊简明目录
      本刊论文精选
      过刊浏览
      论文下载排行
      论文点击排行
      
 

访问统计

访问总数:17742 人次
 
    本刊论文
五问中国汽车产业

2011年底,中国迎来了“入世”10周年。十年风雨,几番沉浮,中国成为了世界第一汽车产销大国。正当汽车业内人士满怀信心地进入2012年时,国内汽车市场的不景气以及持续下滑的自主品牌市场份额不断地给我国的汽车产业提出思考。特别是在宏观经济大环境下,汽车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的矛盾日益突出,如何加快汽车产业变革,提升我国汽车核心竞争力,从而形成差异化的竞争优势,是摆在全行业面前的一道难题。
  2012年8月31日—9月2日,由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中国汽车工程学会、中国汽车工业协会、中国汽车报社以及天津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共同主办的2012中国汽车产业发展(泰达)国际论坛在天津召开。笔者概括了本次论坛最受关注的五大问题,让我们一同把脉汽车产业的现状和未来。
  机遇与挑战并存
  全国政协副主席、科技部部长 万钢
  未来几年是全球汽车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战略机遇期,更是中国新能源汽车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攻坚期,电动汽车的社会化前景光明,但道路曲折。我国的汽车产业转型既面临着难得的历史机遇,也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在新的形势下需要我们的整车、电池、电机、能源、材料、电子信息等相关产业在开放合作的环境当中共同努力应对挑战。
  1 经济转型下的产业政策会如何导向?
  现状:
  技术与市场、规模与内涵、保有规模与社会承载力等多种挑战加快了汽车产业变革的步伐。同时,随着我国汽车产业进入新一轮的平稳发展期,汽车产业的战略转型已经成为亟待解决的重大课题。未来的汽车产业政策也将引导汽车产业向技术创新、节能减排、资源优化配置等方向发展,促进中国汽车产业由大变强。
  不应排斥合资创新
  工业和信息化部副部长 苏波
  我所理解的自主创新,绝不仅仅是占乘用车19.4%的民族自主品牌的创新,而是包括合资企业在内的所有汽车企业的自主创新。只有实现了所有汽车的自主创新,才能真正形成一个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才能不断地通过我们政策的推动和扶持来真正推动我们本土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的提高。如果把合资企业的创新排除之外,等于把我们国家汽车制造业的主干力量排除在自主创新之外,这是不合理的。
  大力推进汽车工业的结构调整
  国家发改委产业协调司司长 陈斌
  我认为,今后很长的一段时期不会再出现爆发式的市场需求,平稳发展既是转型升级的需要,也是可持续发展的基础,我们应当充分把握这一有利时机,大力推进汽车工业的结构调整。首先,改进和完善地方政府对企业的业绩考核体系,支持企业转变发展思路,由片面追求产出增长转向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提升。其次,加快汽车产业布局调整,坚持企业主导、市场化运作和国家宏观调控相结合的原则,优化产能分布与产业分工。第三,要引导国内市场消费,优化产品结构,全面提升汽车产品节能环保安全技术水平,积极推动新能源汽车产业化,大力发展具有国际市场竞争优势的产品。
  2.自主品牌如何脱困?
  现状:
  虽然中国汽车产销规模持续高速增长,但在汽车消费刺激政策减少、市场增速趋缓的情况下,自主品牌的表现并不乐观。自2011年起,我国汽车市场呈现两极分化,一方面合资企业凭借产品优势,继续扩大产销规模;另一方面我国的自主品牌企业市场占有率出现下滑,企业经营困难。由于缺乏核心竞争力,自主品牌的品牌溢价能力不足,造成消费者缺乏对品牌的认可度,与合资品牌相比还存在着较大差距。
  企业要形成自己独特的DNA
  长安汽车股份有限公司党委书记、副总裁 朱华荣
  对于自主创新,我们曾经有一段波澜壮阔的‘山寨版’,这也是正常的,任何一个社会在发展过程中都有从不规范到规范,从不尊重知识产权到尊重知识产权这么一个过程。曾经我们认为只要不抄袭,或者不简单地抄袭就是自主创新。如今,在许多企业都具备了一定的产品开发能力之后,市场竞争异常激烈,我们必须要研究和思考未来自主品牌生存的空间在哪里?我认为,企业要根据自己的发展战略形成不同的创新文化来引领科技的发展,形成自己独特的DNA。
  低端市场几乎已经无利可图
  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情报所信息资源开发室主任 王军雷
  自主品牌应该正确认识当前所面临的新形势,以前高速增长的时候已经不复存在,必须由外延式增长向内涵式增长转变。要尽早推出终端产品,建立品牌战略,提升产品形象。应该说低端市场几乎已经无利可图,很难再实现可持续发展。自主品牌企业必须调整产品结构,加大高端产品的投放力度,从品质服务和提高产品技术水平上下功夫,建立企业品牌战略,提升品牌形象。
  3.新能源汽车路在何方?
  现状:
  新能源汽车对于如今的消费者来说,已经不是什么新鲜的话题。的确,在石油能源日益减少,环境污染不断恶化的今天,一辆“不喝油”的汽车确实有资格扛起未来交通的大旗。在我国,无论是政府还是汽车企业对于新能源车的发展不可谓不重视,但在发展中又遇到许多瓶颈,业内外对新能源汽车的态度渐趋冷静,反思的声音增多。
  继续加大对节能与新能源汽车技术研发的支持
  财政部经济建设司能源处副处长 沈瑞钢
  中央财政将继续加大对节能与新能源汽车技术研发的支持,重点支持推出若干技术先进、具有较强竞争力、全新设计研发的新能源车型。从今年起我们将采取集中招标的方式选择一批节能减排效果显著、性能稳定的混合动力公交车产品,由中标企业在非试点城市进行推广,中央财政还将给予一次性的定额补助。
  新能源汽车区域性运营大有作为
  东风汽车公司总经理 朱福寿
  去年,整个行业真正的纯电动汽车只有几千辆,与我们2015年、2020年的要求*差距还非常大。从短期看,要实现新能源汽车在高速路上长距离行驶还不太现实。但是,新能源汽车区域性运营大有作为、市场广阔。近期,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化的突破口在公交车、出租车、代步车等。从短期看,新能源汽车合理的商务模式,应以换电为主,充电为辅。换电模式主要是面向出租车公司、公交车公司等,便于统一标准,统一管理,通过智能电网来解决问题。

特别说明:本站仅协助已授权的杂志社进行在线杂志订阅,非《中国汽车界》杂志官网,直投的朋友请联系杂志社。
版权所有 © 2009-2024《中国汽车界》编辑部  (权威发表网)   苏ICP备20026650号-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