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汽车界
主办单位: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
国际刊号:1672-8300
国内刊号:11-5240/F
学术数据库优秀期刊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来源期刊
       首 页   |   期刊介绍   |   新闻公告   |   征稿要求   |   期刊订阅   |   留言板   |   联系我们   
  本站业务
  在线期刊
      最新录用
      期刊简明目录
      本刊论文精选
      过刊浏览
      论文下载排行
      论文点击排行
      
 

访问统计

访问总数:17750 人次
 
    本刊论文
中国汽车话语禁忌

基于政府消费政策、城市产业规划、传媒广告利益、企业危机公关等原因,我们身边的汽车业如“老虎屁股摸不得”,在提倡传媒监督的风气中产生了不正常的汽车话语禁忌。
  车和房是一对龙兄虎弟,在财富中国的天平上占着举足轻重的分量。同是GDP贡献大户,同是事关城市未来,同是事关百姓生活,同为寻常百姓的奢侈消费品、新生活主义中品位与品质的表征,房地产行业和汽车行业面临的社会语境却迥然不同。
  房地产的暴利和泡沫被官方和民间强烈地质疑,批判的声音排山倒海;反观汽车,“这里的黎明静悄悄”,热闹着的永远是车展上的美女和新款车型,以及时不时的汽车制造业的产经新闻,关于汽车业和汽车消费的负面新闻和理性的批判声音付之阙如。“买得起却养不起!”说的是油价;“有了车却没地方停!”是在拿地皮说事。莫非,在中国走向汽车社会的途中,汽车从未给国家、城市、百姓和未来带来过一点点负面影响?莫非横行的车祸、有质量问题的车、为汽车而改变的城市规划、因汽车尾气而愈发严重的城市阴霾……这一切都与汽车无关?
  相比之下,房地产语文已经从记叙文向议论文过渡并过热,汽车语文却仍停留在赞美诗的阶段。问题是:对汽车,我们言不由衷。基于政府消费政策、城市产业规划、传媒广告利益、企业危机公关等种种原因,我们身边的汽车业如“老虎屁股摸不得”,在提倡传媒监督的社会风气中产生了极不正常的汽车话语禁忌:评“最佳车型”可以,指出车型抄袭说不行;报道“哪座城市将是中国底特律”可以,分析汽车产业的城市竞争就不行;写“汽车体验及检测报告”可以,写“汽车事故报告”就不行……在蓄意的、一面倒的声音之下,汽车话语禁忌造成了极大的信息屏蔽,侵犯了公众的知情权,令过失不能转化为教训,并越发地令城市中的车权凌驾于人权之上。
  在快速步入汽车社会的中国,我们不需要听到为批评汽车而批评汽车的声音,但我们担心看不到为了种种利益而被赞美和排行榜替换了的冷静思考。当三年级的小学生都能煞有介事地告诉你“北京房价太贵”的时候,在国内权威汽车网站评论栏里你只能找到《正确选购轿车六注意》这样的文章。
  对房地产的冷嘲热讽让我们两耳生茧,但有谁真正客观地评论过汽车?
  
  危机公关或潜规则
  
  我们显然不缺这样的汽车新闻素材――今年年初,一辆广本雅阁在事故中裂为两段,车内人员三死一伤。这个被称为“婚礼门”事件的交通惨祸顿时成为四大门户网站BBS论坛的头条热闻,质疑声直指广本的设计和质量缺陷。与网络上滚滚热浪相对应的,却是国内各大媒体的冷淡态度。除了事发的杭州本地媒体外,多数全国性媒体和专业媒体都淡化处理此事,没有评论,更没有追踪报道。“事情会不了了之”,在对“婚礼门”的调查还刚刚展开的时候,便有人这样断言。事故两个月后,05款雅阁便以10480辆的月销量傲视同侪,几乎达到了2004年的最好水平――这时,我们应该敬佩厂家的危机公关能力,还是该确信汽车行业中存在潜规则,汽车屁股摸不得,无论它怎样开都得给它一路绿灯?
  早在一年前,还流传过这样一条消息:两位进口车车主不满产品质量而怒砸爱车。为了扩大影响,两人提前通知了当地十几家媒体的记者。可谁知当天赶到现场的十几位记者,过了多天仍然无一发稿。多名汽车记者表示,该新闻恐怕难以发表。
  专门散布“小道消息”的半专业汽车论坛和QQ群都要比“XX汽车网”和报纸“汽车专版”来得感性和敢言得多。随便问一声“汽车行业有哪些问题?”一时间,就能见到滔滔江水,连绵不绝。“你看到现在马路上跑的中低档SUV吗?这类车都是过去农用皮卡车的改款,车架与核心技术都是1980年代的!但目前许多民营车厂将其作为主打产品推出,是看到了这类车入门门槛低的特点。”“厂家操纵价格,现在的汽车都要预订,但其实库存很多。厂家就是要搞出汽车不够卖的假象,来抬高价格。”“明年7月,中国整车关税降到25%,零配件降到10%,取消报税区,实行出关交税,但这方面法律跟不上,现在的销售商都在观望。”类似的话题还有汽车业结构不合理,没有自主知识产权,低端车趋同,没有鲜明的竞争优势等等,这些本可以成为好料甚至猛料的素材在民间流传,呼喊出汽车话语禁忌下汽车业“太平盛世”的虚假。
  
  话语禁忌因何而生?
  
  民间资本直接很深很普遍地介入房地产,却很难迈过汽车业的高门槛。在这个热情拥抱轮子经济的国度里,汽车业越来越像城市最溺爱的孩子。
  2004年雷诺和东风筹划合资生产梅甘娜等四款车型投放中国市场。选址的消息一发布,便引来广东、湖北两省三地(广州、深圳、孝感)的激烈竞争。随着竞争升级,企业投资行为成了城市战略决策,国家发改委出面“建议”,但广州敢于公然叫板。因为一篇汽车公司投资选址的分析文章,广州日报一位汽车记者被勃然大怒的市领导直接下令辞退。类似的城际角力赛还出现于哈飞与深圳的合作。在一个低调到连媒体都没请几家的开工仪式上,市长亲自出马举铲奠基。
  能够惊动城市的一二把手,同时动用公开的政府资源和隐于暗处的行政手段,很显然,在有些城市的产业战略和消费政策中,汽车已然成为了一个重镇、突破口甚至救命稻草。“大环境使得我们有信心在中国有更进一步的发展,全球决胜在中国,我们会超过行业平均速度来推进中国业务。”通用全球董事长兼CEO理查德・瓦格纳的一番话刺激着所有人的神经。巨大的经济利益使“汽车”这个词像“院士”一样被神话和崇拜,这种崇拜直接引发了溺爱性的地方保护主义和一系列连锁反应――传媒的集体失语症便是其中之一。在这样的城市发展情境里,谁还能让你“乱说话”?
  另一个造成中国汽车话语禁忌的原因是传媒从汽车业获得的巨额广告收益。2004年汽车广告投放量超过106亿元。上海的一家广告公司在简介中赫然写着:我们是以下报纸汽车专版的总代理……罗列出的都是沪上颇具影响力的大众媒体。广告是传媒的生命线,这时传媒对待汽车新闻已不像对社会新闻般针砭时弊的立场,原则和准绳有所偏移。面对汽车业这个米饭班主,很难期待传媒成为吃法老的米长大后反出埃及的摩西。在失衡的市场原则指导下,汽车报道读起来更像是汽车广告,看似学术性的长文也多是分析什么时候买车,怎样买车和买什么车。
  现在,互联网上的汽车广告投入正逼近电视广告投入。再过不久,论坛上也难再见真实的“小道消息”了么?那将是非常不正常的事情。
  
  毁于话语禁忌
  
  汽车话语中的沉默螺旋最终会毁掉什么?
  首当其冲的是对“汽车”的概念。一位学汽车专业的朋友曾自嘲自己越来越看不懂那些“概念车”了。理由很简单,对汽车的概念一早就错了。再要接受新的,恐怕很难。那位朋友并不权威,但现在会把汽车和能源联系在一起的人的确不多,而能再想到一个环保的更是寥寥。
  新儒学家蒋庆说:“人非常容易受外界和他人的影响,再加上强大媒体的巧妙运作营造了一个只能如此选择的铁笼。在现实生活中,真正有独立选择能力的人是很少的!”这话原本谈的是青少年教育,但用于成人,何尝不是。用于汽车,何尝不是。
  可怕的是,那又并非仅仅是一种沉默的螺旋,而是话语禁忌。某些话被圈禁的同时,另一些便显得尤其强势起来。
  于是第二个被毁掉的将是对“人”的概念。在广州海珠区江南大道的一个十字路口,为车亮起的绿灯有90秒,同一个地方的行人却只得不到10秒钟“冲刺时间”。这是一个异常变态的城市逻辑,因为“汽车”,路上的人权被极端藐视。
  你或许要花费1/4个周末来打理自己的坐骑,或许要为一道小小的划痕付出几天的薪水。
  第三个被毁掉的是对“城市”本身的概念。当上海雄心勃勃地要每几百米就见一块大型绿地的时候,却也同时声称要几百米见一个停车场。当前的汽车话语教会了中国人学车、买车、开车、换车,却没有教会中国人如何善用汽车、如何把汽车生活方式纳入良性循环,而是喊出“我们这个城市永远不限制私家车”的豪言壮语,一任地把城市往塞车的险途上推。
  直到汽车话语禁忌被打破的那一天,才是中国人理性看待自己的汽车社会的那一天。只是那一天看来还很遥远。

特别说明:本站仅协助已授权的杂志社进行在线杂志订阅,非《中国汽车界》杂志官网,直投的朋友请联系杂志社。
版权所有 © 2009-2024《中国汽车界》编辑部  (权威发表网)   苏ICP备20026650号-8